• <li id="08ww8"><dl id="08ww8"></dl></li>
    <rt id="08ww8"><acronym id="08ww8"></acronym></rt>
    <li id="08ww8"><dl id="08ww8"></dl></li>
    <rt id="08ww8"><acronym id="08ww8"></acronym></rt>
    <bdo id="08ww8"><source id="08ww8"></source></bdo>
  • <abbr id="08ww8"></abbr>
  • <abbr id="08ww8"></abbr>
    <rt id="08ww8"><acronym id="08ww8"></acronym></rt>
  • <rt id="08ww8"><tr id="08ww8"></tr></rt>

    中小企業采納ERP軟件關鍵因素

    2011-5-4
        企業資源計劃(ERP)是先進的企業管理哲理和信息技術的集成,作為一種凝聚了先進管理思想的信息系統,其成功應用能夠有效整合企業資源,提升企業管理水平,提高其競爭力。但據不完全統計,應用ERP的企業中,成功實現系統集成的只占10%~20%,沒有或只有部分集成的占30%~40%,失敗的卻有50%之多,迄今為止我國成功實施ERP的企業還不足三分之一,并且目前選擇實施ERP的中小企業只占3.8%。
        雖然ERP采納率很低,但是國內針對ERP成功實施的研究比較多,主要關注ERP采納之后的問題,對采納決策和因素的研究,即采納之前的問題不多。我國中小企業占企業總數的97%以上,實現工業總產值的60%,利稅的40%,是國民經濟中最具活力的一部分。所以對于尚未實施ERP的廣大中小企業來說,關注它們的采納決策問題很重要。本文基于創新擴散和制度理論,建立起我國中小企業ERP采納的綜合因素模型。
        一、創新擴散理論
        創新擴散理論(DiffusionofInnovation)是Rogers于1983年提出的,用于描述技術創新在一個社會系統中擴散的基本規律和過程。其中影響創新的接納因素包括:創新技術特性,采納決策者特性,以及傳播渠道。創新技術特性即個體對創新技術的主觀感受,包括相對優勢,相容性、復雜性、可觀察性、可試性。Rogers認為創新技術特性通常比其他因素更能預測個體對創新采納行為。創新擴散理論最早應用于個體層次,但是最近越來越多地應用到組織層次上。對在組織層次的研究側重于組織的采納和擴散過程,通過各種模型來描述或預測采納決策和IT/IS在組織中的擴散程度,其中包含和IT采納和擴散有關的因素研究。這些采納的重要因素涉及了個體、組織和技術三個方面。國外研究最多的因素有:收益、規模、內部資源和競爭。其中有的針對一般IT,有的是專門的IT,如WEB挖掘、網站、數據倉庫技術等各種技術。國內的黃國青等對企業規模、組織結構的分權程度、企業文化的變革程度,企業所處環境的不確定性和企業ERP的采納進行了研究。
        二、制度理論
        制度理論提供另一種視角來理解組織IT/IS采納。該理論觀點認為組織對結構和活動的修改有時候是對環境壓力的反應。而不僅僅從經濟考慮。譬如法律、聲望或者規范都可能迫使企業采納IT/IS,制度壓力包括競爭壓力、模仿壓力和規范壓力,制度壓力解釋7技術同態現象,即同一行業的企業傾向采納相同技術。文獻認為制度壓力通過影響高層管理的信念和參與,間接影響組織對ERP的吸收。
        組織信息技術采納的決策不僅是一個技術過程,更是一種社會過程,其最終結果受到多種因紊的影響。文獻以決策者為中心,通過其對企業內、外部環境的感知,分析了企業IT投資決策行為的影響因素,包括競爭性、潮流性、政策性、企業基本條件、企業文化和信息系統成熟度。
        三、中小企業ERP采納模型
        中小企業決策更為個性化、集權化,所以中小企業的信息技術采納既有組織層次特點,也有個體層次特點,所以高層人員的某些特性通常會影響到企業的決策結果。創新擴散理論沒有對組織間技術擴散提供完整的解釋,創新采納決策應該考慮相應的環境和創新的特殊性,因此基于創新擴散和制度理論。我們在前面研究的基礎上,增加了CEO的創新性和ERP與組織的相容性兩個因寨,圍繞個體,技術,組織和外部環境四個方面,建立了中小企業的ERP采納綜合模型。
        1.CEO的創新性
        中小企業由于實力的限制,更注重短期的利益,重視的是看得見的回報,而實施ERP不僅具有高風險,而且投資不能立竿見影,這就使ERP的實施主要取決于企業領導者的遠見。CEO是中小企業的重要決策者,采納ERP會面臨很多的不確定性和風險,CEO對新事物的偏好,對風險的承受能力,反映個人創新能力的大小,最終影響企業的ERP采納。
        2.ERP與組織相容性
        ERP與組織相容性指ERP系統與組織的需要、組織文化等相合適程度。創新擴散理論僅僅考慮技術本身特性,但是復雜的信息技術采納,采納和擴散研究需要同時考慮組織和任務特性,無論多么先進的技術,只有與組織的實際需要相適應時,才有可能得到他們的認可。不同的ERP系統其開發的側重點不同,其功能和所適用的行業也各不相同,而且企業在實施ERP系統時,需要與其他系統集成起來,不同企業已經擁有的系統也不一樣。相容性越高,意味采用ERP面臨的不確定性越小,企業越容易接受。
        3.信息化水平
        企業信息化水平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硬件水平,包括網絡、計算機和各種應用系統的使用;第二是專業人才,具備使用IT和管理IT的能力。信息化水平代表了企業的業務與信息技術的結合程度,即信息傾向。如果企業的信息化已經有了一定基礎,那么企業引進ERP所需要的經驗和人才方面都占優勢。通過已有的IT投資,積累了一定的項目經驗,也培養了一批專業骨干,基層員工的電腦操作水平都得到鍛煉。這些前期積累,可以減少企業對ERP的恐懼和抵觸心理,從而提高中小企業的采納意向,人們通常對熟悉的東西信心十足。
        4.企業規模
        企業規模常常被認為是技術采納的重要因素,組織規模越大,意味著擁有更多的資源和資產可以分配。不僅可以吸引優秀的IT專業人員,而且即使失敗了,企業所受的影響也較小。所以規模小的企業,實施ERP所面臨的障礙多,承受風險的能力也更差,而且ERP作為一種IT投資,企業規模越大,在投資效益方面容易達到規模效應。
        5.外部競爭
        組織通常盡最大努力來減少周圍環境的不確定性,比如通過引進新技術創造競爭優勢。各種壓力促使組織和競爭對手在實踐和過程方面非常相似,競爭壓力就是其中的一個,競爭使得忽視先進技術的組織滅亡,淘汰不適應的,留下適應的。企業的一切需求都是競爭造成的,IT需求也是如此。中小企業常常是市場的跟隨者,當面對的競爭壓力增大時,為了維持市場地位,他們更容易轉向ERP之類的信息技術。而且中小企業的業務簡單,使得ERP實施周期短,這樣能夠很快對外部環境變化做出反映。
        6.政府政策
        研究表明外部環境政策性的影響在發展中國家表現更為明顯。同實力雄厚的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在資金、人才、管理、技術等方面都處于劣勢。因此,在中小企業信息化的道路上,政府政策對中小企業的扶持是很重要的。在中小企業實施信息化過程中,政府可以組織專家組深入企業發現問題,并與企業一起解決信息化過程中的難題,舉辦“成果展示”、“論壇”,通過示范、演講、討論等形式,以點帶面,推動信息化工作。
        四、總結
        作為組織引進信息技術的關鍵第一步,組織信息技術采納受到技術自身特征、組織特征和所處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本文綜合創新擴散和制度理論的研究成果,從個體、技術,組織和外部環境四個方面的六個因素,分析它們對中小企業ERP采納的影響,既為下一步的實證研究打下基礎,也期待為致力于中小企業ERP推廣的政府部門和軟件廠商,提供一些參考價值。